各自有一定的见解,且官员爱民如子,为百姓鞠躬尽瘁,君王勤政爱民,治国有方。
这首要的条件在数百年前的大周皇朝已经满足,大周姬氏一族一统天下,号称天命所归,大同思想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提出来的,但却并未推行,仅仅存在于人们的幻想之中。
为何?
百姓愚昧,故需圣人在。
道家所推行的小国寡民无法实现也是同样的道理,在大周皇朝时期大同之世没能实现,那现在的三大皇朝便可以看做是道家小国寡民思想的试行。
事实上,国家版图变得小了,并不能阻止人们之间产生纷争,各国之间的摩擦和战事不断便是最好的证明。
再小一些,便是再同一个镇子上的邻居,都或多或少的有些隔夜仇。
所以政治,一直都只能是一小部分人的政治罢了。
一开始是氏族门阀之间的政治,但后来出现了一些不愉快的波折,朝廷开始设立科举考试,给了那些普通人家一个鲤鱼跃龙门的机会。
不过即使如此,能够凭借着十年寒窗无人问,一举成名天下知的,也只是极少数的一部分人,大部分的举人进士,出身依旧是书香门第,名门望族。
曾有一些名落孙山的秀才们借着醉酒大骂朝廷,当时另外一位寒门贵子便站了出来,说了一句倒公道不公道的一句话:“你们凭什么以为,单单依靠着个人的努力,便可以天经地义的超越别人几代人积累下来的实力?”
此人的话,便是温先生都记了许多年。
话虽然有些伤人,但事实便是如此。
并非所有的朱门都只是酒肉臭,要知道权势之家的存在,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,或是父辈的庇护,或是祖上的功劳......
这几日,渝州接连几天的阴云绵绵,终于下起了一场细雨。
用农人的说法,这叫巴山夜雨。
鹿鸣书院网上的阮府之中,白圣朴和师徒三人一道围坐在那盆炭火边。
白圣朴看着这三个性格各异的弟子,大弟子阮子修,性行淑均,年纪轻轻便学问惊人,无论是在大唐还是在西蜀,都是誉满文坛,他们这一脉在外面的门面担当,非他莫属。
二弟子王靖仇,性情洒脱开朗,嫉恶如仇,虽然惹事不断,但也有不少的真性情朋友,文武兼备,在江湖上,也算是一号人物,与大弟子阮子修恰好一文一武。
小弟子阿城,人如其名,待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