军改,将参谋制度,贯彻到所有军队之中。
且,还需要一个完善且严谨的人才培养系统,和漫长时间的制度适应及调整。
而且,纵使这些都完成,短时间内,总参谋部,也不可能一下子打破数千年统帅决策的惯性,一跃成为军队的头脑中枢。
这也绝非他一道军令,一道旨意就能完成的。
他能做的,就是将参谋制度完善好,在军队中种下这颗种子,再时常呵护浇水,最终,能否成长起来,成为军队头脑中枢,还得靠参谋制度本身。
就如曾经的内阁一般。
毕竟,权利………是争取来的。
如今,他赋予武渊阁的,是参议兵事之权,准确的说,是如最开始内阁的辅助处理政事,并且提出意见的权利。
参谋军事,然后给出解决方案。
只有用事实去证明,参谋制度,给出的意见,是堪用的,是能起大用的。
只有一次次用事实证明,才能慢慢的让参谋制度,在军中站稳脚跟,而不至于流于形式,流于表面。
种种思绪流转,李修缓缓拿起书桌一侧的一摞奏本,其上所书,皆为武渊阁参谋上呈的作战预案。
也是他对武渊阁的第一个战争命题。
若蒙古后金联合,叩边大恒,大恒当如何反应?
不得不说,至少,他目前挑出来的这一批武渊阁参谋,都是有着真材实料的人才。
这些参谋,曾经皆是各部的中上层将领,对各部军队自然了如指掌。再加之武院的培训,增强其军事素养,以及武学工科那些专业性极强的学子之存在。
仅仅是这封战争预案,就已经是证明了,如今之武渊阁,俨然已是一个颇为专业,正规的军事智囊机构。
能不能从单纯的智囊,转变成能够影响决策的参谋机构,李修颇为期待。